儿童青少年

我独木难支,谁来为我撑一把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6 15:42:49 阅读:1次

倾诉人:辉(化名)男 17岁

采访人:洛报融媒记者 闫卫利

咨询师:孟怡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

 

辉很文气,高高瘦瘦的,他说话不急不慢,表达也比较流畅,只是时不时地红了眼圈,哽咽了,内心仿佛有很多压抑的情绪无处排解。

 

(小)一想到学校,压力就来了

 

我今年刚升入高三,在一所重点高中的重点班。眼看着就要开学,可我一想到踏进校门,那股扑面而来的压力就压得我浑身不舒服。我妈叫我起床,我不想起;喊我吃饭,我也不想吃。真该开学了,我觉得特别痛苦,一点都不想去学校。

 

我妈总说:“你得振作起来,别那么颓废,头一疼就往这儿歪那儿歪的。你得去拼啊,明年就高考了,这时候不拼还等啥时候?”我爸则是另一套:“你就是太娇气了,都怪以前没让你吃过苦。我们那时候,什么苦没吃过……”

 

一听他们这样说,我就忍不住想发脾气,想对着他们吼:“你们就只会逼我学习,从来都不问我难不难受、开不开心!”既然他们根本不理解我,我就想,那去做心理咨询总行吧?可我刚一提,我妈就说:“做什么心理咨询,自己调整好心态不就行了?”

 

面对这样的爸妈,有时候我觉得挺绝望的,就像一根独木眼看要倒下了,却没有人伸手扶我一把。

 

其实说到学习,我比我爸妈还要焦虑。我也很想好好学,很想为自己的未来拼一把,但我就是觉得特别无力——好像再怎么使劲,都没有用。而且每次听到老师问:“还有没有不懂的?可以问。”我就瞬间像被针扎了一样,整个人头痛欲裂,昏昏欲睡。

 

自从上了高中,我的成绩就一直在班级倒数徘徊。虽然拿出去跟普通班的同学比,还算可以,但在这个班,这种成绩简直是一种羞辱。我从来没有这么挫败过。

 

我总以为,只要我再努力一点,总能赶上其他同学。老师上课常会问那句“有没有问题”,一开始我总会举手说“我还有问题要问”。一次、两次,后来我从老师的眼神里读到了不耐烦,甚至是一丝讥讽。我也就知趣地不再举手了。慢慢地我也明白了,在这个班,成绩差就是不招老师待见。

 

(小)为了家人的认可,我努力学习

 

无奈之下,我只好私下求助我的同桌。她是个女生,起初还很耐心地给我讲题。可我问得多了,她有时就会说:“你先自己想想吧,等我作业写完了再说。”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想到了那个词——“嫌弃”。后来发生的一件事,更让我确信了自己的猜测:她以“看不清黑板”为由,向老师申请调换了座位。这件事对我打击特别大。成绩不好,好像就活该被人看不起。

 

从上小学到初中,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挫败。那时候我的成绩一直是年级前五。

 

我爸妈工作都很忙。虽然我们住在一起,但经常是早上我起床时,他们已经匆匆出门了;晚上我睡下了,他们还没回来。

 

日常照顾我的是爷爷奶奶,他们接送我上下学、带我去辅导班。爷爷奶奶常跟别人夸我:“他爸妈基本没怎么管,他照样学习好!”每次我考出好成绩,我爸我妈眼睛里都带着笑,闪着光,说话语气也特别温柔,有时候还会全家一起出去吃大餐庆祝。那种感觉,让我特别享受。

 

其实我知道我以前的成绩都是靠勤奋拼来的。我只是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,肯下苦功。

 

可进了高中,我发现光靠勤奋根本不够了。班里高手如云,不管我比别人多付出多少努力,成绩和名次就是上不去。我的总分比班级平均分低了整整20分。教室座位是按成绩排的,我一直坐在最后一排——这简直是一种持续的羞辱。我那点脆弱的自尊心,好像一下子就垮了,根本接受不了这种现实。现在每天我虽然看似在认真学习,其实心里早就翻江倒海,根本没办法集中注意力。

 

(小)在学霸堆里,我像个“小透明”

 

我觉得自己跟班里的人格格不入,也不愿意主动走近他们。

 

有些男生我觉得特别讨厌,整天吊儿郎当、不守纪律,张嘴就是游戏攻略,像个大喇叭一样吵,特别影响我学习。可偏偏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比我好……这让我既嫉妒,又愤愤不平。

 

而那些勤奋的同学,我内心其实更害怕。我觉得自己更没机会超过他们。有时候他们会凑在一起讨论数学拔高题,我一听就知道那根本不是我现阶段能理解的——我连基础题都还没搞明白。那种时候,羞耻、失落、无助……各种情绪一股脑地涌上来,特别难受。

 

班上的女生我基本不怎么说话。其中有一个是我初中同学,我一直偷偷喜欢她。可现在她成绩比我好太多了,我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她,只好也躲着她。

 

我真的是独木难支啊……难受的时候,我也尝试跟家人说说。可每次说完,他们不仅不理解,反而把我数落一顿,让我更难受。

 

现在我算是看明白了:我爸我妈根本不爱我。他们只是因为我以前成绩好才喜欢我。现在我的成绩达不到他们的期望,好像就给他们丢人了。每次遇到亲戚或邻居,人家都会说:“你家孩子能进这所学校不容易啊,还是重点班,成绩一定很好吧?”这时我爸我妈脸上就挤出特别尴尬的笑容,等人家一走,脸立马沉下来,阴得像要下雨。我也觉得特别羞愧。

 

他们越催我去上学,我就越不想去。那个环境对我来说,简直生不如死。可是……我又真的想再努力一把。我该怎么办?

 

点评:


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

蒋庆伟,有趣、有才、有温度的心理咨询师。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,中国心理学会会员,洛阳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。专注心理咨询16年,积累成功个案1.8万个。

 

本期案例主人公辉是不是一个“娇气”的高三学生?不。其实他是一个在关系与自我独立的拉扯中,心理能量逐渐耗竭的“牺牲品”。从精神分析理论视角剖析辉的困境,试着抽丝剥茧寻找他行为背后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,才能帮他走出困惑。

 

一,从自体心理学来看,辉所遭遇的核心困境,是“被认可感”的彻底崩塌。科胡特提出,一个人的健康自我,源于早年重要他人持续给予的“镜映”——就像镜子一样,照见你的努力与感受,让你觉得“我是被看见的,我是有价值的”。辉从小到大,“成绩好”几乎是获得这种镜映的唯一方式:爷爷奶奶夸他、父母笑脸相迎、全家为他庆祝,其实都是在回应他“考得好”的这个结果。久而久之,他内化了一种认知:只有成绩优秀,我才值得被爱。

 

然而,进入重点高中之后,当他从“年级前五”变成“班级倒数”,周围人的态度陡转:父母不再温柔,而是催他“振作起来”;老师失去耐心,同桌也申请调了座位。他曾经赖以建立自我的那面镜子,骤然碎了。他再也看不见那个“被喜欢”的自己,陷入全面的自我怀疑:“我成绩差,所以我丢人、我不配。”他抗拒上学,本质上不是厌恶学习,而是害怕踏进那个“不断证明我不够好”的环境。

 

二,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看,辉的“不起床”“不吃饭”“躲避喜欢的女生”,并非简单的颓废,而是潜意识中的自我保护。这是一种“退行”和“回避”——因为在现实中一再受挫,他只能退回一种类似婴儿的状态,用身体上的“无力”来表达心理上的“无助”。起初,他也曾努力适应,比如主动举手问问题。但当老师的眼神让他感到讥讽、同桌的态度让他觉得被嫌弃,羞耻远大于困惑。于是,他选择沉默、逃避,以免再次受伤。遗憾的是,父母将他这种防御读作“娇气”,未能察觉他内心早已摇摇欲坠。

 

三,若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理解,辉的“无力感”源于“自我—本我—超我”的剧烈冲突。他的“超我”极其严厉:父母与亲戚的目光、自己过去的光环,仿佛不断对他喊话:“你必须努力!不能丢人!”而他的“本我”早已不堪重负,只想休息,被理解、被接纳。本应居中调停的“自我”,也在缺乏外部支持的情况下节节败退——父母没有安慰,老师缺乏耐心。他看似在书桌前挣扎,其实心理能量早已耗竭于这场内在战争。

 

剖析辉的心理,不是为了指责谁,而是呼吁大家看见:许多像他这样的青少年,所谓“问题行为”的背后,往往是未被回应的心理需求。他们需要父母放下“成绩至上”的执念,重新成为那面温暖的镜子——即使失败,也能告诉孩子:“我知道你难受,我依然爱你。”

 

案例后续:辉在家长陪伴下,接受系统的心理咨询。他的自我在咨询中不断得到成长,逐渐认识到自己应当被人坚定地陪伴、真正地看见。他值得被爱,不是因为分数,而是因为他本身的存在。当家庭、自我与咨询师代表的社会共同成为支撑心灵的土壤时,他感觉不再是独木难支的少年,他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森林,稳稳地、向阳生长。

 

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建于2007年,18年来专注于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工作,专业团队30人,积累个案2万多个。作为洛阳市知名专业心理咨询机构,主要提供青少年厌学、婚姻家庭、抑郁焦虑强迫、社交恐惧及性心理等问题的咨询服务。

地址:洛龙区帝都国际城东区2号楼305室。

电话:63911995 18937996995

下一篇: 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