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 读】
演员于朦胧意外坠楼,让“抑郁症”再度冲上热搜。春秋两季为何成为情绪“塌方”高发期?普通人如何安全过关?记者走进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,与创始人、首席咨询师蒋庆伟面对面,听他讲“情绪背后的科学”与“心理急救包”。
【人 物】
蒋庆伟: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督导师,从业20年,累计个案20000+万小时,被来访者称为“树洞先生”。
【对 话】
记者(以下简称“记”):蒋老师,先问一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——于朦胧事件后,很多网友第一反应是“是不是抑郁了”。您怎么看这种“秒联想”?
蒋庆伟(以下简称“蒋”):(笑)这说明大众不再把抑郁当成“矫情”,而是视作“可能发生的病”。从“谈抑色变”到“主动联想”,认知度至少前进了十年。但另一方面,也暴露“自我诊断”泛滥的风险:把一时低落贴成“抑郁标签”,反而加重焦虑。
记:您临床发现春秋两季来访者激增,有具体数据吗?
蒋:我们中心近三年统计,3—5月、9—11月预约咨询量平均上涨32%,电话求助“加急”比例高出一半以上。有位教师,每年秋分后一周必来“报到”,像闹钟一样准。
记:大自然换季,情绪为何“塌方”?
蒋:我把它总结为“四把刀”——
1. 光照刀:秋季血清素“掉线”,褪黑素“加班”,人像手机同时开省电模式和低电量。
2. 温差刀:气温过山车,躯体持续应激,心理免疫力打对折。
3. 节奏刀:九月“神兽归笼”、年终KPI冲刺,压力激素皮质醇高位运转。
4. 隐喻刀:春天“万物生长我却枯萎”,秋天“本该收获我却空仓”——社会剧本与自我感受对不上,就容易“自我攻击”。
记:听起来像“四面楚歌”,普通人有没有“低成本”逃生通道?
蒋:送你“六件套”,一天就能上手——
① 光照套餐:起床后先晒脸15分钟,阴天用台灯补光,成本0元。
② 作息铁律:周末最多“赖床半小时”,给大脑一个“准点发车”信号。
③ 微汗运动:快走、八段锦、跳操任选,30分钟出“快乐小微汗”。
④ 三件小确幸:睡前写“今天值得开心的3件小事”,重塑大脑“积极扫描仪”。
⑤ 质量社交:每周一次“走心局”,比天天酒肉更有效。
⑥ 彩虹餐盘: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,把红烧肉换成清蒸鲈鱼,给大脑“加油”不“加堵”。
记:什么情况下必须“呼叫外援”?
蒋:连续两周出现“情绪低、兴趣降、体能漏、睡眠碎、价值塌、念头灰”六兄弟,且社会功能受损——上班出错、上学逃课、人际冲突激增,别硬扛,立刻找咨询师。记住,心理咨询就像“心理健身”,不是奢侈品,是日用品。
记:很多人担心“我去了医院就被贴标签”?
蒋:现在综合医院心理科门诊跟感冒门诊一样,扫码挂号。如果还觉得不安全,就可以直接来我们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,我们对每一位来访资料、信息都严格保密。我们每一位咨询师也都秉持人性化服务,最大限度尊重每一位来访者,保护来访的隐私。还有贴标签的不是咨询师,往往是自己——把“求助”当“示弱”才是最大的误读。
记:中心最近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案例?
蒋:一位30岁程序员,秋季升职失败后整日“躺平”,用烟头在手臂烫“废物”两个字。我们先用“行为激活”让他每天给阳台多肉拍照,一周后他能出门给整栋楼的多肉拍照,再后来把照片做成日历送给同事。与此同时配合每周两次动力取向心理咨询,三个月后,他手臂上的疤淡了,心里的“疤”也淡了。临走他说:“原来抑郁不是终点,是信号灯。”
记:一句话送给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人?
蒋:情绪也会“感冒”,春秋只是季节,不是“忌日”。别忘了——天黑再长,天也一定会亮;倘若你等不到,那就把心理咨询师当成“手电筒”,我们陪你走一段,直到你自己发电。
———
【记者手记】
采访结束,蒋庆伟老师递给我一张“小确幸卡片”,上面写着:“今天阳光很好,我把采访机放在窗台,让它也晒了晒太阳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照顾情绪,也可以从照顾一台机器开始。愿你我都能在安全出口亮起时,勇敢推门而入。
【贴心提示】
洛阳市阳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24小时公益热线:0379-6391 1995
如果此刻你正被情绪“卡脖子”,请记得,你永远不会是一个人。
上一篇: 伴侣的挑剔,背后隐藏4种心理需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