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位妈妈留言说,她家女儿特别敏感,和小朋友一起玩,对方说话声音大点,或者自己说话对方没听到,她就会哭。
在家也是,大人聊天说到什么,她会对号入座,觉得是在说她。这位妈妈很苦恼,不知道该怎么引导,才能让孩子的“玻璃心”坚强起来。
家有敏感娃,确实让人操心。但我想说,孩子敏感,不是缺陷,而是特点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大约有15-20%的孩子,属于“高敏感群体”。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发达,能接收到更多的信息,也更容易被这些信息刺激。所以,他们会注意到更多细节,会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,也会想得更多、更远。
孩子“敏感”,其实是天生自带的能力。
敏感的孩子,能察觉到很多别人忽略的细节:妈妈今天不太开心、小朋友不愿意分享玩具、路边开了朵小花……他们情感细腻,有很强的共情能力,也更容易理解和照顾别人的情绪。
当然,这也让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。别人的一个眼神、一句话,都可能让他们想很多。
面对敏感的孩子,很多家长会犯两个错误:要么给孩子贴标签,说他“胆小、爱哭、没出息”;要么拼命鼓励他“勇敢点,这有什么好怕的”。
这两种做法,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问题,进而变得更自卑、更封闭。
那么,我们该怎么做呢?
首先,要接纳孩子的情绪。当孩子哭闹或害怕时,不要急着否定他,而是告诉他:“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/害怕……”被理解的孩子,才能更快地平静下来。
其次,多给积极的评价。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注意到自己的不足,所以我们要多肯定他们的优点,比如:“你很细心”“你很会体贴人”……
最后,创造安全感。让孩子知道,无论他有什么样的情绪,爸爸妈妈都会爱他、支持他。
请珍惜你家那个敏感的孩子。他们不是脆弱,只是更能感知这个世界;他们不是胆小,只是更谨慎。我们所要做的,不是改变他,而是理解他、支持他,让他把这份“敏感”转化为力量。
等他慢慢长大,学会如何与自己的特质相处,他会成为一个温柔而有力量的人。
上一篇: NPD的内心,住着一个“饥饿的巨婴”!